
你所有赚的钱,都要课徵所得税吗?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你设籍台湾且有居住事实,来自台湾和中国来源的所得(不含港澳),就必须课徵综所税,其中可分为以下 10 种类别。
- 薪资所得
- 利息所得
- 营利所得(如股利分配)
- 执行业务所得
- 租赁所得及权利金所得(如房租、着作权)
- 自立耕作、渔、牧、林、矿之所得
- 财产交易所得
- 竞技、竞赛及机会中奖之奖金与给与
- 退职所得(如退休金、资遣费)
- 其他所得(如公司福委会的补助、检举奖金等)

但《会计师艾蜜莉教你聪明节税》提到, 如果个人上网出售家庭日常使用之衣物、家具等获得的收入,不需要课徵税赋。 只有以营利为目的,或是採进、销货方式经营,才会被归类为「营利所得」。
个人所得税怎幺算出来的?一张图读懂想知道所得税怎幺算出来的,你可以参考 3 个公式:
所得总额就是上述 10 种所得项目的总和,而每人基本免税额为 8 万 8,000 元,标準扣除额为 12 万元(配偶合併报税就为 24 万元)。
课税级距会变动!每年报税前都应该先确认每年综所税是针对「去年所得」课徵。以 2019 年报税为例,对应申报是 2018 年 1~12 月所得,而非 2018 年 4 月至今年 4 月所得。
至于你到底缴多少税,就要根据这段期间的所得净额(个人所得总额减掉免税额、扣除额),对应今年的课税级距,计算出应缴税额。
举例来说,你算出自己的所得净额是 60 万元,相应的税率为 12%、累进差额是 3 万 7,800 元,最后的应纳税额会是 60 万元乘以 12%(7 万 2,000元),再扣掉累进差额,得出应缴 3 万 4,200 元。
课税级距和税率每年都会调整,像是今年报税的规定将取消 45% 税率。而所得净额的金额今年仍然维持和去年相同,但仍然建议纳税人在每年报税季时,可以查询最新的课税级距。
算出应缴税额后,记得确认是否有预扣缴或其他可扣抵税额根据课税级距算出应缴税额后,还不要急着申报和缴纳,因为这可能还不是最后实际要缴纳的税。其实,还有 3 种「可扣抵税额」,正是在这个阶段得以派上用场,帮你少缴一点税。
2017 年综所税可扣抵税额。
另外,你可能在每个月拿到薪资单的时候,发现除了劳保、健保以外,还会以扣缴所得税的名义,扣掉一些薪水,那就代表公司从你的薪水当中,先预扣一些税额。等到实际要报税的时候,这些预扣的金额,就可以抵掉应纳税额,让你不会因为碰到纳税季,荷包就大幅失血。